-
-
魏新东, 汪凤炎
从第一人称代词入手探究自我相关性质与结构是自我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古汉语中有多个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文献中的“吾”“我”差异一直是古汉语领域的研究重点,变为现代汉语中以“我”为主的转型期也处于这一时期。从自我心理学角度,依据心理距离理论及古汉语领域关于“吾”“我”差异的研究,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相对于后者离个体经验自我的心理距离更近。“吾”“我”差异在先秦文献中的逐渐消失,并转变为以“我”为主可为中国人自我在先秦思想文化转型时期的演变提供线索。
2024 Vol. 17 (3): 195-200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966 KB)
(
66
)
-
-
崔占玲, 王淑敏, 郭津, 杜慧博, 申寻兵
选取80名藏族学生,采用学习-再认范式,考察二维信息面孔识别中族群信息与情绪信息间的加工关系,以及社会接触程度对这种加工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对于低社会接触者而言,族群信息与情绪信息加工彼此独立;族群信息加工不受情绪信息影响,存在异族效应;(2)对于高社会接触程度者而言,族群信息加工受情绪信息影响,异族效应出现反转。可见,面孔识别中二维信息的加工关系并非固定不变,考察面孔识别应同时考虑信息的维度和社会接触程度。
2024 Vol. 17 (3): 201-20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033 KB)
(
60
)
-
苏咏琪, 罗宇钧, 陈俊
N170是在面孔刺激呈现后170ms左右出现的脑电负成分。目前关于N170成分的研究主要争议集中在人的面孔识别是否具有特异性。本文通过对多篇相关文献的搜索、鉴别、分析,围绕人脸识别N170、视觉专家化理论、面孔特异性理论进行阐述,提出建立一个以刺激类型为自变量、N170波幅大小为因变量,个体对刺激的专家化水平为中介变量,刺激能利用的注意资源和测量选择的参考电极为调节变量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的设想,期望探讨诱发N170的内在机制。
2024 Vol. 17 (3): 209-214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697 KB)
(
82
)
-
麻珂, 黄煌
虚拟手错觉是研究身体拥有感的典型范式,研究发现,同步的视觉、触觉、身体感觉和动觉信息的集合,会使被试对该虚拟手产生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本文使用了外显问卷和内隐间接测量,分别研究了真实手和虚拟手的外表一致性、摆放朝向一致性对虚拟手错觉中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的影响。实验发现,不管是外显还是内隐测量,朝向一致性只影响身体拥有感,不影响施动感;而外表一致性则同时影响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但具体的结果又表现出差异。结果表明,虽然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的外显和内隐测量所依靠的信息源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比如会受到相同的因素影响,但是又各自有其独特的信息源以及不同的比重,反映了不同的认知过程。
2024 Vol. 17 (3): 215-224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035 KB)
(
29
)
-
付燚人, 马利军, 邱亚洪
运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验证在重要他人参照下,个体是否会对负性人格特质形容词和负性事件词产生定向遗忘。结果显示,重要他人参照下个体对两类负性词均产生定向遗忘,不同重要他人的定向遗忘效应之间存在差异。挚友参照条件下,个体对两类负性词语出现定向遗忘效应,但不稳定。母亲参照条件下,个体会对两类负性词语稳定地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表明挚友与母亲都与自我关系密切,母亲可能是自我结构的成分。
2024 Vol. 17 (3): 225-231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864 KB)
(
39
)
-
-
田喜洲, 卢华磊, 樊素洁, 刘燕霞
身份工作(identity work)指员工为创造、调整、协商、修改或摒弃身份而付出的努力。近年来,这一主题已成为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身份工作不仅可以解决个人所面对的身份紧张和身份威胁问题,还能对角色转换期间产生的多重身份进行协商,协调个人身份和所从事工作之间的矛盾,强化个人组织认同感。与身份工作相近的概念有身份协商和身份尝试;诱发因素包括身份威胁、身份需求、角色转换和身份紧张。而话语、有形物体或符号、行为及认知则是身份工作的主要方式。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身份工作的个体差异、文化差异、主动/被动性身份工作的差异,以及身份工作的具体过程和影响结果。
2024 Vol. 17 (3): 232-241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914 KB)
(
54
)
-
刘宗华, 郭昱琅, 毛天平
基于283份主管-下属配对样本,考察了责任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工作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和风险承担意愿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责任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在责任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风险承担意愿正向调节责任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
2024 Vol. 17 (3): 242-251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201 KB)
(
68
)
-
祖静, 索长清, 但菲
目的对国内48项研究进行元分析考察幼儿教师离职倾向的原因。结果显示:教龄、年龄、福利保障、工作量、班型与离职倾向具有高度相关;工作环境及感知预测变量中,工作满意度、报酬利益满意度、个人发展等与离职倾向高相关;不同支持类型等工作环境指标有不同的预测程度,客观支持预测力最大;职业态度和感知从教动机、持续承诺与离职倾向高相关;而个人特质因素中,核心自我评价、抗挫折等与其离职倾向负相关。综上,教龄短、中大班、福利保障较差、工作量较大的幼儿教师容易离职,工作满意度是与离职倾向关系最密切的因素。高从教动机、高持续承诺的幼儿教师不易离职,而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和抗挫折能力则是降低幼儿教师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
2024 Vol. 17 (3): 252-260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144 KB)
(
126
)
-
-
宋晓禹, 麻敏洁, 马雪, 马滢, 王庭照
为探讨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及其四个维度与学习投入的因果关系,采用专业认同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712名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相比于第一次测量,专业认同及其四个维度(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与学习投入水平均有显著提高;(2)专业认同及其四个维度与学习投入均呈显著正相关;(3)情感性、认知性和适切性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存在相互预测的因果关系,T1行为性专业认同单向预测T2学习投入,总体上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存在相互预测关系。本研究揭示了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的因果关系,为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投入和专业认同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4 Vol. 17 (3): 261-26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990 KB)
(
72
)
-
麻敏洁, 达芳, 王潇, 王庭照, 宋歌, 王丽
在全国范围内调研1969名特殊教育职前教师,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索其教师职业能力的类型,使用R3STEP命令进行多项式逻辑回归,检验人口学变量对教师职业能力潜在类别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探讨特殊教育职前教师职业能力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特殊教育职前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总体呈现出师德引领四维共进的特征;(2)从个体层面来看,教师职业能力可分为高水平组、中高水平组、中低水平组和低水平组;(3)男性比女性,高年级比低年级更有可能处于高水平组;(4)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更有可能归属于教师职业能力水平较高的分组。本研究揭示了特殊教育职前教师职业能力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职业能力水平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2024 Vol. 17 (3): 269-277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107 KB)
(
67
)
-
于世涛, 宋晓禹, 胡艾新, 赵丽君, 石学云
为探究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领悟社会支持、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关系,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专业认同量表以及学习投入量表对195名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领悟社会支持能显著正向预测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投入;(2)领悟社会支持分别通过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学习投入。研究揭示了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领悟社会支持对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对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学习投入水平具有启发意义。
2024 Vol. 17 (3): 278-285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706 KB)
(
165
)
-
-
蒋柯, 邱惠林
2024 Vol. 17 (3): 286-28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705 KB)
(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