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迷信与消费行为:影响机制及边界 [2022 Vol. 15 (5): 439-446] (
932
)
· 家庭教养方式对中职学生生涯发展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2022 Vol. 15 (6): 567-576] (
790
)
· 职工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 [2022 Vol. 15 (3): 246-252] (
767
)
· 被看重的“清道夫”?职场地位对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 [2022 Vol. 15 (4): 348-356] (
706
)
· 波波娃实验为什么那么重要? [2022 Vol. 15 (1): 12-19] (
673
)
· 假装游戏对幼儿执行功能发展的影响 [2023 Vol. 16 (1): 21-31] (
633
)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再评价——从文化心理学角度 [2022 Vol. 15 (2): 99-104] (
621
)
· 从“精神分析”到“具身认知”:元宇宙对心理学史的整合 [2023 Vol. 16 (2): 124-132] (
620
)
· 元宇宙与具“身”认知 [2023 Vol. 16 (1): 3-11] (
603
)
· 高校科研人员长期结果考量与双元创新行为:性别的调节作用 [2023 Vol. 16 (1): 52-63] (
595
)
· 谦虚型人格特质的结构及其量表编制 [2022 Vol. 15 (3): 211-219] (
564
)
· 纪念班杜拉对社会学习理论的发现:基于数理心理学架构的回顾 [2022 Vol. 15 (1): 27-35] (
558
)
·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20年:研究热点、知识图谱与发展趋势 [2024 Vol. 17 (1): 87-96] (
557
)
· 动作理解的神经机制:基于层次模型的视角 [2016 Vol. 5 (5): 4-] (
555
)
· 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概念和集体自尊的作用 [2022 Vol. 15 (1): 70-77] (
545
)
· 大学生生活目标与心理韧性的关系:自我控制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 [2022 Vol. 15 (1): 78-85] (
535
)
· 知识图谱视野下的杨国枢及华人本土心理学 [2022 Vol. 15 (3): 195-204] (
524
)
· 早期应激对个体认知加工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2023 Vol. 16 (4): 291-299] (
506
)
· “社会认知论”对心理学的理论贡献 [2022 Vol. 15 (1): 20-26] (
504
)
· 自杀行为理论模型比较分析 [2022 Vol. 15 (2): 132-140] (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