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傅安国, 邵成威
萧孝嵘是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也是国内系统研究格式塔心理学第一人。在国家危亡之际,他领头发起“心理救国”运动,并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引导抗日精神总动员。他开创了中国的人事心理学,创立了多个重要的人事心理学学术组织,主张人事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人的方面”“事的方面”“人与事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等五个部分,以期通过心理研究来提高战时的人事效率。其倡导的人事心理研究不仅包括实业心理与人事管理,还囊括了军事心理、警察心理、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等领域,这在需要全面动员国民人力资源去抵御外敌侵略的年代无疑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本文将梳理这位心理学先驱的生平经历及其人事心理观,以增进学界对人事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理解,同时为当代人事管理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5 Vol. 18 (5): 387-394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798 KB)
(
2
)
-
-
尹月阳, 周玉婷, 戴广元, 陈英
本文从顺序信息与数量信息的关系出发,探究空间-数字联结的本质。研究者发现数量信息和顺序信息均能激发空间表征。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两种信息的激活水平受实验任务的影响。当实验任务聚焦于长时记忆的心理数字线时,产生主要依赖于数量信息的SNARC效应;当实验任务聚焦于工作记忆的数字序列时,产生依赖于顺序信息的序列位置效应。本文还整合了双路径加工理论、极性理论和工作记忆理论,构建基于顺序信息与数量信息的双路径模型——数量信息的无条件路径和顺序信息的条件路径。未来可以从SRC效应(刺激-反应相容)、空间信息、脑机制三个方面探究空间-数字联结的本质。
2025 Vol. 18 (5): 395-402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203 KB)
(
3
)
-
高晓雷, 李旭玲, 赵晗, 白学军, 高蕾
采用眼动技术,考察母语者和藏族二语者的汉语语块加工优势,以及语块频率和汉语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母语者和藏族二语者均表现出汉语语块加工优势,与非语块相比,语块的凝视时间、 总阅读时间更短,总注视次数更少。(2)汉语语块加工存在频率效应,与高频语块相比,低频语块的凝视时间更长、总注视次数更多。(3)目标词上,词组类型与语块频率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无论是高频条件还是低频条件,与非语块相比,语块的总阅读时间更短,总注视次数更少;与高频语块相比,低频语块的总阅读时间更长,总注视次数更多。(4)母语者和不同汉语水平藏族二语者加工汉语语块的效率类似。该结果支持语块整体表征假说和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
2025 Vol. 18 (5): 403-412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978 KB)
(
2
)
-
陈清琳, 闫德胜, 黎光明
采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了在三种被试数量下,交叉设计、嵌套设计和混合设计所估计的评分者宽严程度、项目难度和被试能力等参数估计的精确性。使用R软件模拟数据;使用FACET软件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表明:(1)交叉设计下评分者宽严度参数估计的精确性最好;(2)嵌套设计下项目难度参数和被试能力均值参数的估计精确性最好;(3)除被试能力标准差参数外,其余各参数估计的精确性良好;(4)被试数量越大,参数估计精确性越高。
2025 Vol. 18 (5): 413-41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793 KB)
(
0
)
-
-
何靖宜, 邓嘉欣, 王孟成
网络测量学将心理行为/现象看作是心理特征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与结果,其建构的网络模型由代表观测变量的节点和连接节点的边线构成,以可视化的方式揭示变量间的关系。网络测量学对个别节点特征或整体网络结构的分析,为探究不同心理特征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在精神病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心理测量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应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与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的可重复性,并结合潜变量建模的优势,对网络分析模型进行改善,提高其实用性,进而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025 Vol. 18 (5): 419-430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508 KB)
(
0
)
-
任芬, 丁伊婷
采用网络测量学方法,本研究对青少年暗黑人格的结构进行了系统性考查。结果表明,暗黑人格的所有题目构成了一个单一的网络结构。在该网络中,基于中心度和聚集性指标,精神病态和权术主义位于网络的核心位置,且这两个维度之间的题目关系较为紧密;相比之下,自恋维度位于网络的边缘,与精神病态和权术主义的关系较弱。此外,精神病态维度的第九题与自恋维度表现出较强的关联,提示敌意性自恋可能是暗黑人格的核心特征之一。
2025 Vol. 18 (5): 431-437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983 KB)
(
0
)
-
薛的妮, 颜俊雨, 钞淼, 刘拓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媒体信息的暴露是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媒体形式的疫情相关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网络分析方法探索出关系中起关键作用的变量和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917名被试的疫情相关媒体使用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首先使用网络分析得出负性情绪为重要的核心变量,其次建立以多个媒体形式为自变量的中介模型,结果发现浏览微博上疫情信息的时长能够正向预测负性情绪进而正向预测抑郁、焦虑和压力水平。说明过度的媒体暴露可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状态进而导致负面心理结果,人们应控制疫情相关的媒体使用行为尤其应减少浏览微博上的不确定信息。
2025 Vol. 18 (5): 438-447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691 KB)
(
1
)
-
张艺馨, 马苑秋, 崔强, 刘拓
为探索毒品戒断者和非成瘾者的人格、情绪和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并考查二者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毒品成瘾多维心理因素评估量表对316名毒品戒断者和319名非成瘾者进行调查。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易分心、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在毒品戒断者和非成瘾者的网络中均有较高的强度、亲密度、中介度、桥梁强度和桥梁预期影响1-step。网络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的网络结构有差异,整体强度无差异。总之,毒品戒断者和非成瘾者心理特质网络中的核心症状相同,均为易分心和情绪状态。毒品戒断者心理特质网络内部的连接强于非成瘾者。
2025 Vol. 18 (5): 448-456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481 KB)
(
1
)
-
张正, 马红双, 殷晓雅, 吴硕, 周建松, 赵必华
基于状态-特质焦虑理论和心理病理网络理论,编制大学生多维焦虑体验量表并进行项目分析、因子分析、网络分析、信效度检验和性别不变性检验。结果表明:(1)大学生多维焦虑体验量表包含27个条目,分为社交焦虑、学习焦虑、家庭焦虑、未来焦虑、社会性别规范焦虑、外貌焦虑、经济焦虑7个维度。(2)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多维焦虑体验量表因子网络结构合理,信效度良好,具有性别不变性,可以有效测量中国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
2025 Vol. 18 (5): 457-463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099 KB)
(
1
)
-
-
刘菁菁, 高月, 关文军
本研究考查了元刻板印象威胁、挫折感、自尊等因素对听力残疾儿童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通过操控指导语的方式将472名听力残疾儿童随机分为威胁组(元刻板印象威胁激活组)和无威胁组(元刻板印象威胁未激活组) 。结果发现: (1) 元刻板印象威胁组被试的挫折感水平、攻击行为倾向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威胁组; (2) 挫折感在元刻板印象威胁与攻击行为倾向间起中介作用;(3)自尊在前半路径(元刻板印象威胁→挫折感) 和后半路径(挫折感→攻击行为倾向) 均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中,听力残疾儿童的自尊水平越高,元刻板印象威胁对挫折感影响越大;在后半路径中,听力残疾儿童的自尊水平越高,挫折感对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越小。
2025 Vol. 18 (5): 464-473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1122 KB)
(
1
)
-
马嘉琳, 张英翰, 王美林, 肖宁, 王建军
为探讨社会比较与大学生学业内卷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采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中文版以及学业内卷问卷和简版自我同情量表(SCS-SF)对3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社会比较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学业内卷;(2)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比较以及学业内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同情调节了该模型后半段路径。结论社会比较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学业内卷行为,还可以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预测学业内卷行为,自我同情对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内卷这条路径产生调节,即高自我同情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会降低核心自我评价这一风险因素导致的负面影响,从而减少学业内卷行为。
2025 Vol. 18 (5): 474-480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905 KB)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