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变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彭海云1 , 李宁1,2 , 王金睿1 , 邱凡硕1 , 辛素飞1
1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烟台 264025; 2 新疆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17
The changes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level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PENG Haiyun1 , LI Ning1,2 , WANG Jinrui1 , QIU Fanshuo1 , XIN Sufei1
1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2 School of Psychology,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7
摘要 为探究我国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运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对2004—2019年间55篇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测查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报告(共34183名大学生)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1)生活满意度总分均值与年代呈显著正相关,即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逐年提高;(2)社会经济条件、高等教育状况和就业环境状况三方面5项宏观社会指标的变化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关键词 :
大学生 ,
生活满意度 ,
社会变迁 ,
横断历史研究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CSH070)、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2021RW002)
通讯作者:
辛素飞,男,副教授,博士。Email:xinsufei2005@163.com
引用本文:
彭海云, 李宁, 王金睿, 邱凡硕, 辛素飞. 中国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变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J]. 心理研究, 2023, 16(4): 364-372.
PENG Haiyun, LI Ning, WANG Jinrui, QIU Fanshuo, XIN Sufei. The changes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level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23, 16(4): 364-372.
链接本文:
http://xlyj.magtech.com.cn/CN/10.19988/j.cnki.issn.2095-1159.2023.04.009 或 http://xlyj.magtech.com.cn/CN/Y2023/V16/I4/364
[1] 陈世民, 方杰, 高树玲, 叶宝娟, 孙配贞, 郑雪. (2014). 自我提升幽默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情绪幸福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模型.心理科学, 37 (2), 377-382. [2] 陈友华, 曹云鹤. (2021). “躺平”: 兴起、形成机制与社会后果.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9), 181-192. [3] 池丽萍, 辛自强. (2002). 幸福感: 认知与情感成分的不同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 (2), 27-32. [4] 方杰, 翟苑琳. (2018). 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心理研究, 11 (2), 173-177. [5] 冯英, 张卓. (2021).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演进及地区差异分析:基于1998—2019年政策文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 52-60. [6] 国家统计局. (2020). 中国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7] 和红, 王硕. (2016). 不同流入地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人口研究, 40 (3), 45-57. [8] 胡建国, 董景亮. (2020). 中国公众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0 (1), 137-144+160. [9] 黄梁. (2019). 大学生就业从众心理与主体性就业指导.人民论坛, (14), 118-119. [10] 李晶, 辛呈凤, 俞国良. (2016).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元分析.应用心理学, 22 (1), 48-57. [11] 李双双, 李雪平. (201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迁的元分析研究.心理技术与应用, (10), 12-17. [12] 栗新, 李红玉. (2014). 不同学历大学一年级护生坚韧人格与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护理研究, 28 (2), 443-446. [13] 梁茵, 李文秀, 房金涛, 张平, 陈捷. (2017). 北京市海淀区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职业与健康, 33 (21), 2995-2998. [14] 林扬千. (2021). 精疲力竭的突围: 大学生内卷化现象的表现、危害及应对.当代青年研究, (3), 88-93. [15] 刘启刚. (2008). 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果研究. 心理研究, 1 (4), 82-85. [16] 刘松, 陈立夫, 游旭群. (2017). 感恩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多重中介探究.心理科学, 40 (4), 954-960. [17] 罗晓路. (20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教育研究, 39 (1), 112-118. [18] 吕小康, 黄妍. (2018). 如何测量“获得感”?以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为例.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5 (5), 46-52. [19] 毛建青, 吴君玲. (2020). 我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规模与结构的特征及优化研究:基于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数据的分析.高校教育管理, 14 (3), 60-72. [20] 孟悌清, 陈香. (2012). 大学生满意度的调查与思考.教育与职业, (24), 188-189. [21] 宋佳萌, 范会勇. (2013).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心理科学进展, 21 (8), 1357-1370. [22] 宋娜, 王荔. (2017). 新常态下云南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实证研究. 教育现代化, (49), 356-358+366. [23] 宋文天, 任孝鹏. (2018). 中国人自尊变迁的多截面元分析. 青年研究, (2), 77-84+96. [24] 谭旭运, 董洪杰, 张跃, 王俊秀. (2020). 获得感的概念内涵、结构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社会学研究, 35 (5), 195-217+246. [25] 唐柏, 方婷婷, 张钰群. (2020). 大学生冲动性网络购物与生活满意度及情绪的相关性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39 (5), 597-602. [26] 田丽丽. (2007). 青少年学校满意度发展特点及其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心理学探新, 27 (4), 48-53. [27] 王宇中, 时松和. (2003).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CSLSS)”的编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2 (2), 199-201. [28] 王鹏飞, 贾林祥. (2021). 认知重评策略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网络交往的中介效应.心理研究, 14 (6), 565-573. [29] 温雅. (2015).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基于25所高校《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分析.江西社会科学, 35 (3), 251-255. [30] 辛自强, 张梅. (2009). 1992年以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变迁: 一项横断历史研究.心理学报, 41 (1), 69-78. [31] 辛自强, 张梅, 何琳. (2012). 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心理学报, 44 (5), 664-679. [32] 俞国良, 李建良, 王勍. (20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 (3), 110-117. [33] 张兴贵, 何立国, 郑雪. (2004). 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心理科学, 27 (5), 1257-1260. [34] 郑方辉, 卢扬帆, 覃雷. (2015). 公众幸福指数: 为什么幸福感高于满意度? 公共管理学报, 12 (2), 68-82+156. [35] 钟凯雄, 刘奕涛. (2013). 知识管理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教育发展研究, 33 (11), 57-62. [36] 周惠玉, 梁圆圆, 刘晓明. (2020).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多重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8 (5), 919-923. [37] 周宗奎, 连帅磊, 田媛, 牛更枫, 孙晓军. (2017). 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心理发展与教育, 33 (3), 297-305. [38] 朱迪. (2016). 市场竞争、集体消费与环境质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社会学研究, 31 (3), 193-217. [39] Cao N. M., Sun B. H., Li W. J., & Yue G. A. (2020). Birth cohort and social change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2000-2019.Current Psychology, (1), 1-11. [40] Cohen, J. (1992).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 98-101. [41] Easterlin R. A., Morgan R., Switek M., & Wang F. (2012). China’s life satisfaction, 1990-2010.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9(25), 9775-9780. [42] Peng, L., & Luo, S. Y. (2021). Impact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personality traits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2001-2016.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71, 110461. [43] Steinberg L., Icenogle G., Shulman E. P., Breiner K., Chein J., Bacchini D., … Takash, H. M. S. (2017). Around the world, adolescence is a time of heightened sensation seeking and immature self-regulation.Developmental Science, 21(2), 12532. [44] Su, Q., & Liu, G. F. (2020). Birth cohort changes i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2002-2017.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1-10. [45] Twenge, J. M. (2000). The age of anxiety? Birth cohort change in anxiety and neuroticism, 1952-1993.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9(6), 1007-1021. [46] Twenge, J. M., & Campbell, W. K. (2001). Age and birth cohort differences in self-esteem: 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5(4), 321-344. [47] Xin, S. F., & Xin, Z. Q. (2016). Birth cohort changes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One up, as another dow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40(5), 398-407.
[1]
海敏, 田彦英, 康廷虎, 王勇慧. 不同社会情境中大学生的身份期望对行为选择的影响 [J]. 心理研究, 2023, 16(5): 467-473.
[2]
金童林, 乌云特娜, 张璐, 雷泽宇, 孔德华. 中国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J]. 心理研究, 2023, 16(3): 273-279.
[3]
杜岸政, 王瑶. 求助污名化、在线咨询伦理担忧及网络人际信任对大学生在线咨询态度的影响 [J]. 心理研究, 2022, 15(5): 454-461.
[4]
周广亚, 王恩国, 王明辉. 职前小学教师身份认同与生活、学习满意度的关系: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 [J]. 心理研究, 2022, 15(3): 276-281.
[5]
孔华秀, 郭斌, 张楠, 熊成, 丁桂凤. 自恋的潜在类别及其对大学生行为影响的双刃剑效应 [J]. 心理研究, 2022, 15(1): 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