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人”到“化身”:元宇宙赋能生成认知范式方法论的理论空间
周卓钊1,2 , 史滋福1
1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 410000; 2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海口 570000
From “subperson” to “avatar”: The theoretical space of metacosmic energization to enactive cognitive paradigm methodology
ZHOU Zhuozhao1,2 , SHI Zifu1
1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 2 Hainan Provincial Health Commission, Haikou 570000
摘要 元宇宙作为一种新生科技综合理念,已经席卷全球。对认知科学等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同时其理论和应用优势正特立独行显现出来。元宇宙能否与生成认知结合从而催生新生代认知科学研究范式?是否意味着未来要以虚实共生方式彻底结束第一代认知科学的时代,从而进入人工智能式的研究时代?虚实共生技术还有哪些无法实现的短板,未来认知心理学何去何从?研究从批判了一百多年的心理主义、认知主义、行为主义等范式的理论主张出发,对比元宇宙认知与生成认知的理论主张,找到二者共同点和区别,尝试探索元宇宙赋能生成认知可能性,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进行评论。
关键词 :
元宇宙 ,
生成认知 ,
理论辨析 ,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基金资助: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金项目(HNSK(ZC)21-123)
通讯作者:
史滋福,女,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shizf@hunnu.edu.cn
[1] 埃文·汤普森. (2013). 生命中的心智.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 陈占霞. (2018).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刁生富, 彭钰舒.(2022).元宇宙视域中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重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 20-26+48. [4] 高承实. (2022). 数字化转型:从信息互联网到元宇宙. 张江科技评论, (3), 4. [5] 葛鲁嘉. (2008). 心理资源论——心理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形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6), 104-108. [6] 彭兰. (2022). 虚实混融:元宇宙中的空间与身体. 新闻大学,(06), 1-18+119. [7] 彭运石. (2002). 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01), 107-112. [8] 彭运石. (2009). 人的消解与重构——西方心理学方法论研究.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9] 皮亚杰. (1997). 发生认识论原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0] 李林福. (2022). 极简元宇宙. 北京: 中国出版集团,26. [11] 李其维, 弗内歇. (2000).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若干问题再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 3-10+73-123. [12] 刘慧玲. (2008). “四维一体”视野中的心理与文化(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 [13] 李建会. (2017). 心灵的形式化及其挑战.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5. [14] 林天强. (2022). 元宇宙权: 基于幸福数字经济学与数字生产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 (05), 12-21. [15] 林锋, 毕秋. (2021).实践观的初次表述究竟在马克思的何文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实践观及其价值.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06), 58-64. [16] 王文玉. (2022). 元宇宙的主要特征、社会风险与治理方案. 科学学研究, 1-14. [17] 袁平, 周卓钊. (2019).从常识心理学到激进生成主义.(eds.)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pp.1710-1711). [18] 喻国明, 陈雪娇. (2022).数字资产:元宇宙时代的全新媒介——数字资产对传播价值链的激活、整合与再连接. 出版发行研究, (07), 21-29. [19] 朱嘉明. (2022). 元宇宙和后人类社会. 商业周刊(中文版), (4), 5. [20] 左鹏飞. (2022). 元宇宙的主要特征、发展态势及风险研判.社会科学辑刊. [21] 曾军. (2022). “元宇宙”的发展阶段及文化特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 98-105+177-178. [22] 张昌盛. (2021). 人工智能、缸中之脑与虚拟人生——对元宇宙问题的跨学科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2), 52-63. [23] 赵国栋、 易欢欢、 徐远重、 邢杰、 余晨. (2021). 元宇宙和元宇宙通证(全2册). 北京: 中译出版社. [24] 张竑. (2019). 虚拟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 [25] 张心怡. (2022). 百人访谈|赵国栋:“元宇宙”就是五十年前的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 (02),22-33. [26] 张博. (2018)从离身心智到具身心智: 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困境与转向.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7] 子弥实验室 2140弥实验室 2140. (2022). 元宇宙:图说元宇宙.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朱林蕃, 叶浩生. 从延展认知到延展体验:元宇宙与后人类主义生存 [J]. 心理研究, 2023, 16(2): 101-108.
[2]
张博, 葛鲁嘉. 元宇宙与嵌入认知:混合现实中的认知问题 [J]. 心理研究, 2023, 16(2): 109-116.
[3]
吴贺天泽, 邓芸, 苏佳佳. 从“精神分析”到“具身认知”:元宇宙对心理学史的整合 [J]. 心理研究, 2023, 16(2): 124-132.
[4]
苏佳佳, 叶浩生. 元宇宙与具“身”认知 [J]. 心理研究, 2023, 16(1):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