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赐平.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视角下的儿童思维与智慧发展[J]. 心理研究, 2020, 13(4): 291-. |
[2] |
马伟伟,张锦坤. 游戏化智能教学中的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原理:以ARA为例[J]. 心理研究, 2020, 13(4): 312-. |
[3] |
彭乔,刘海琴,陈红. 城市社区氛围心理结构的初步探索[J]. 心理研究, 2020, 13(4): 321-. |
[4] |
冯缙,秦启文. 传统文化中寒门学子“进取”的指标与维度研究[J]. 心理研究, 2020, 13(4): 328-. |
[5] |
周晓寒,赵君哲,李巧灵. 共享型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团队创意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研究, 2020, 13(4): 337-. |
[6] |
汪超,王程明,杜顺顺,何惠,谷璜. 不同领导力水平大学生在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的行为研究[J]. 心理研究, 2020, 13(4): 345-. |
[7] |
向冰芳,屈卫国. 工作压力对基层民警工作倦怠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研究, 2020, 13(4): 352-. |
[8] |
韩静,尹彬. 大学生孤独感与错失焦虑: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研究, 2020, 13(4): 359-. |
[9] |
孙梦婷,燕良轼. 良心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J]. 心理研究, 2020, 13(4): 375-. |
[10] |
吕小康.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与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双重探索:评《社会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服务》[J]. 心理研究, 2020, 13(4): 382-. |
[11] |
李莉莉;刘运全. 论瓦雷拉神经现象学的逻辑困境[J]. 心理研究, 2020, 13(02): 99-. |
[12] |
杨晓莉;李婧. 社会排斥对情绪的影响及其恢复[J]. 心理研究, 2020, 13(02): 104-. |
[13] |
董蕊;芦婷;胡桥龙. 道德倾向对日常道德决策的影响:道德注意的调节作用[J]. 心理研究, 2020, 13(02): 112-. |
[14] |
廖红玲;赵冬梅. 羞耻条件下权力感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J]. 心理研究, 2020, 13(02): 121-. |
[15] |
张鑫;赵必华;郭俊俏;陈天刚. 个人优势量表中文版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 心理研究, 2020, 13(02): 130-. |
|